发布时间 : 2025-03-28
文章热度 : 974
自从315之后,对面的游戏店生意日渐下滑,直到昨日他们宣布游戏折扣五折优惠。而当我一边品尝五折游戏的同时,不知为何脑海中闪现了一个问题——如果一些开发者在游戏内容中随意添加元素,那是否也有厂商在游戏创作中偷工减料呢?答案显然是肯定的,毕竟许多玩家都注意到,欧美的一些DEI(多样性、平等与包容性)内容就算是这种“偷工减料”。这种做法的最终结果,有时会和旧材料的负面效果等同,令人作呕和厌烦。
在电子游戏的制作过程中,开发者往往会注入他们的情感与思想,这本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。如果完全不敢添加新元素,最终产品可能变得毫无新意,甚至让玩家感到无聊。然而,过度的内容添加有时也会让人心生不适,而这种“心理不适”的后果,就是游戏因内容问题被举报下架的实例屡见不鲜。但我们今天将要讨论的这款《监寓》,依旧有它独特的魅力和玩法。
《监寓》在今年1月于Steam平台上线,之后也在Taptap上开启了预约。单从预约情况来分析,这款游戏一度被称为“热卖”,尽管其整体评分并不理想。然而,预约时的火热并不代表后续的成功,最终仍然有一些游戏不得不在一段时间后迅速结束其上线生涯。最近,这款游戏时隔一个多月再次引发讨论,但方式让人难以置信——它已经下架了。这个“下架”的说法虽然不够精准,实际上在Taptap和B站上该游戏已相继崩溃,只有Steam商店还留有最后的香火,让我得以一探究竟。
此时的Steam简介已经被制作组修改过,初版简介曾更为煽动,言辞中流露出诱导性。在现实生活中,若有人如此宣传,恐怕立刻就会被追责。而从游戏标签来看,《监寓》是一款真人实拍的“影游”,与“恋爱模拟”标签结合后,不难看出这款游戏的方向。经过查看宣传图后,这样的划分显然有其道理——确实是“完蛋类”游戏。
根据目前的简介,《监寓》是一部探案剧情作品,玩家每天巡逻公寓,并向一个神秘组织提交住户信息。这样的剧情设定似乎颇为耳熟,监控与信息交换的玩法与《不要喂食猴子》有几分相似。若你曾玩过《不要喂食猴子》,就会明白这类游戏围绕着在监视下生活的主题,借此反映自我道德的“反乌托邦”式故事。不同的是,《监寓》采用了真人实拍,更具视觉冲击力,然而加入的“恋爱模拟”元素,以及擦边内容,让人难以界定其真正性质:是《不要喂食猴子》的精神续作,还是《臭作》的延续?
监控题材本就敏感,结合真人拍摄的画面,无疑让《监寓》成为了一个“敏感话题”。该游戏的宣传片一经发布,网友的反应是满屏的质疑与不解。这股负面情绪最终导致《监寓》在本月遭到多次举报,下架处理不久。尽管游戏本身的剧情尚未上线,但其过于煽动的初版简介引发的反响,显然让部分玩家选择了联手抗议。
总的来看,《监寓》在游戏行业中似乎又逢了“寒冬”,而对于身处五折游戏的我来说,这也是开发者猛加“隔夜菇”的结果。玩家既然能接受《不要喂食猴子》的玩法,自然也会对擦边内容有所包容,但两者结合后《监寓》却踩上了雷区,归根结底还得归咎于那奇特的“偷窥论”。
这种论调并非游戏主题,更像是反派角的说辞,但初版简介却将其照搬,效果显然比那“隔夜菇”更让人看不懂。谈及好游戏的特质,必然少不了制作人的独特思考,例如“鬼泣”系列的“恶魔也会哭泣”的主题。可某些时候,这种个性也会让作品掺杂一些不当内容,或是出于无意,或是有所图谋。
这里举个极端的例子——《我的世界》中的某个恶意Mod。为了不让真有人搜索到,特此不展示具体名称。总之,这个Mod明显是制作人强行植入不良思想的典型,发布者是一个国外较为恶劣的宗教组织。而他们制作这个Mod的目的,似乎是为了传播其有害思想。Mod的核心思想就是引导玩家全心全意相信组织头目杰夫,甚至在游戏中化身为“救世主”出现,随时引导玩家。
上述套路经过归纳,实则为“大脑洗脑”的手法。而这种不当内容显然与游戏本质毫无关系,唯有开发者在Mod开发过程中刻意添加的“毒药”。虽然把这样恶劣的Mod与《监寓》进行对比并不全面,但无论如何,我们都希望能在沉浸式的游戏体验中,避免无意中摄入开发者所植入的“猛料”。
正因食物如黄焖鸡等在315时会被透明监督,电子游戏则需依赖玩家自身的经验逐一分辨。稍一不慎,我们可能遭受判断失误所引发的负面影响。这次对《监寓》的举报有部分“反应过度”的成分,但在被负面回响影响之前,保持警觉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。
需再次强调:游戏只是一种内容传播的形式,勿将矛头真正指向游戏本身。值得一提的是,除了那些特例,许多游戏所呈现的内容依旧具有正面影响。我们都是良心玩家,期待在游戏中体会更加积极的思想和体验。同时,别忘了关注j9九游会,以便第一时间获取更多精彩游戏资讯!